一、2023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工商管理(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2、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汉语言文学(美林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3、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广告学(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4、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投资学(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5、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英语(英语)(美林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6、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7、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城市管理(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8、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环境科学(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9、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应用化学(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10、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康美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二、历年闽南科技学院在内蒙古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专业名 | 省份 | 年份/批次 | 计划人数 | 选科 | 科目类型 |
---|---|---|---|---|---|
环境科学(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应用化学(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城市管理(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投资学(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文科 |
英语(美林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1 | - | 文科 |
工商管理(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广告学(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2/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环境科学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应用化学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城市管理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投资学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文科 |
英语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1 | - | 文科 |
工商管理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广告学 | 内蒙古 | 2021/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0/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环境科学(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0/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应用化学(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0/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城市管理(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0/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广告学(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0/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工商管理(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20/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19/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环境科学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应用化学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城市管理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工商管理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广告学办学地点:康美校区 | 内蒙古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内蒙古 | 2018/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环境科学 | 内蒙古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应用化学 | 内蒙古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城市管理 | 内蒙古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工商管理 | 内蒙古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广告学 | 内蒙古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三、闽南科技学院学校简介
闽南科技学院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著名侨乡福建省南安市,2001年由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爱国华侨共同举办,是福建省首批设立的独立学院,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为非营利办学。
学校董事会成员都是菲律宾著名爱国华侨,他们情系桑梓,捐资办学、乐育英才,现任董事长为菲律宾著名侨领、菲华各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实业家戴宏达先生;名誉校长为中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理事长陈兰荪教授,现任校长为游小波教授。
学校现有康美、美林2个办学校区,占地面积近700亩,正在建设康美新校区,总面积1200多亩。设有计算机信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涵盖理、工、经、管、文、艺等学科31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9600多人。
学校以建成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发展目标,实施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致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00多人,其中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多位老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师德标兵荣誉,多位老师入选“福建省教育厅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坛新秀”,多位老师获批泉州市学科、专业带头人,多位老师获评南安市科技特派员,共有泉州市、南安市高层次人才200多人。办学20年来,学校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发展,现有省、市科研教改项目500多项,横向项目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130多项;教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55部,2部主编教材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教师多次荣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屡获省“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入选全国“优秀教学案例”。学校拥有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
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就业工作,以就业育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较好的互动和一定的特色。学校与20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深度共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已开设有20多个企业冠名班,联合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先后获得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1个省级软件适用人才重点培训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0多项。学校大学生创业园“筑梦空间”荣获“2017年度福建省巾帼众创空间示范基地”“2018年泉州市B级众创空间示范基地”“2019年首批百家泉州市青年创业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等称号。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实施三方面保障、三阶段覆盖、三课堂联动,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以培养基础实、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利用闽南特有的侨乡特色和华侨资源,系统研究南安华侨文化和闽南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华侨爱国爱乡、乐育英才的精神立德树人。近年来,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9项、铜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IT技术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在第四届、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累计斩获两银三铜奖,并有1个项目斩获全国总决赛铜奖等。
学校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是南安市文明校园。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入选福建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荣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获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农校对接”与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关工委“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工作案例入选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十大品牌优秀案例。
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校训精神引领下,闽南科技学院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坚持“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校侨”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所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侨乡特色、在海峡两岸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